AI是RSAC 2025毫無爭議的主角。今年的投稿議題熱點絕大多數圍繞AI展開,從如何保護AI,到如何與AI協作,均成為探討焦點。本文將對這些趨勢進行深入分析。
2月14日消息,全球網絡安全年度盛會RSAC 2025將于4月28至5月1日期間在美國舊金山舉行。本屆大會以“多元聲音,共同社區”(Many Voices,One Community)為主題,旨在通過多元化的交流尋求共識,面對不斷變化的網絡安全挑戰,特別是AI帶來的技術跳脫式發展挑戰,共同構建一個開放協作的社區。
AI是RSAC 2025毫無爭議的主角。回顧2023年,AI相關投稿僅占RSA大會演講投稿的約5%。然而,當本屆大會開放議題征集通道時,AI已滲透至各個角落。在2800多份投稿中,超過40%直接涉及AI及其相關主題,如機器學習和智能體(Agent)。
大會的26個評審委員會均預料到會收到大量AI相關投稿,尤其是“AI與安全的交匯”主題的評審者,預計將看到大量關于AI治理、機器學習模型智能體需求,以及歐盟《AI法案》的投稿。因此,今年的投稿熱點無一例外圍繞AI展開,從如何保護AI,到如何與AI協作,均成為探討焦點。本文將對這些趨勢進行深入分析。
什么是AI智能體?
圍繞AI智能體化,許多投稿探討了人類與AI智能體共存的方式。一些投稿質疑AI智能體自主決策的影響及其可能帶來的不可預測后果。各行業的安全專家們分享了各自的見解,話題從AI驅動世界中的身份保護,到揭示黑客如何攻擊AI模型,再到如何在監管與創新之間取得平衡,十分廣泛。
很多人認識到,建立AI相關的安全防護措施勢在必行。如果說過去“軟件物料清單(SBOM)”備受關注,那么今年,“AI物料清單(AIBOM)”的出現,則承諾在AI研發過程中提供更高的透明度和安全性。
大模型炙手可熱,但是否帶來新風險?
部分投稿認為,大模型可以用于修補漏洞,或支持可擴展的AI基礎設施;但也有投稿警示,大模型可能被濫用于AI攻擊,例如生成惡意代碼或引發數據安全隱患。今年的投稿反映出,人們對大模型既充滿期待,又持謹慎態度。
較為審慎的安全專家指出,這些強大工具可能會在安全產品中引入新的漏洞。惡意攻擊者可能武器化或污染AI模型,這也引發了對AI生成內容準確性的擔憂。因此,許多投稿深入探討了“檢索增強生成(RAG)”的應用,研究如何保護RAG工作流,以降低數據檢索風險,并確保系統基于可靠的信息構建。
非人類身份(NHI)激增
身份認證與訪問控制依然是最受關注的安全議題之一。然而,AI發展帶來了新的身份管理挑戰,促使安全專家加緊應對非人類身份的激增。為了提升運營效率,企業正在廣泛采用機器身份,但隨著云環境的擴展,管理這些身份的復雜性也在增加。
許多投稿圍繞非人類身份展開,探討了如何防御非人類身份相關攻擊、如何構建非人類身份安全框架,以及如何在RAG架構中保障非人類身份的安全性。
與AI助手協作
隨著新工具的出現,人機界限正逐漸變得模糊。因此,投稿中不乏對AI助手“坦白”、做夢、產生幻覺、過度分享,甚至提升工作效率的討論,這也引發了疑問:“什么才算是真正的人類?”長期以來,人類行為中的偏見,如今也在AI技術中顯現。內部威脅的風險不再僅限于心懷不滿的員工,還可能源自常見的配置錯誤。
投稿警示稱,盡管開發者頻繁使用大模型,但過度依賴AI生成的代碼可能影響代碼質量、安全性和可維護性,同時削弱開發人員的學習機會。部分專家擔憂,這些工具可能限制創造性問題解決能力,助長虛假專業感,并增加安全風險。
道德問題的探討
今年的投稿表明,RSAC社區對AI治理的道德問題高度關注。許多投稿強調,AI的快速應用引發了一系列擔憂,并主張AI的使用不僅要安全、負責任,還必須符合倫理標準。
無論是探討跨層級溝通、制定符合道德標準的決策,還是主張將AI道德納入包括歐盟GDPR在內的法規體系,許多網絡安全專家都希望推動AI倫理政策和實踐的制定,以確保從產品開發到風險管理,全方位塑造網絡安全的未來。
API風險的緩解
技術創新正在不斷重塑威脅格局,并影響企業的整體安全策略。大模型和生成式AI的爆炸式增長,使API安全問題變得尤為緊迫。
鑒于API是現代數字企業供應鏈的核心,一些投稿揭示了“影子API”的潛在風險、API過度暴露的危害,以及API在安全訪問工具中的關鍵作用。其他投稿則提供了API保護措施,包括如何保障5G網絡API安全,以及為生成式AI/大模型應用提供全面的API安全解決方案。
量子安全的疑問與擔憂
盡管我們尚未真正進入量子時代,但網絡安全行業已開始未雨綢繆,為后量子時代做準備,態度既緊迫又具有戰略性考量。AI正在影響密碼學家制定后量子密碼(PQC)的方式,因此,網絡安全團隊正在評估量子計算的現狀,并規劃未來路線圖。
相關投稿涵蓋從基礎量子概念,到AI、網絡安全與量子計算的交匯,重點探討如何通過實際解決方案防御未來的量子威脅。
一切的守護者
許多投稿巧妙地運用了“守護者”這一詞匯,使其更具吸引力。網絡安全專家的職責本質上是抵御威脅,因此“守護者”一詞的高頻出現并不令人意外。多位投稿者表達了類似觀點,即網絡安全從業者在身份管理、政策制定,以及AI驅動的托管安全服務(MSSP)等多個領域,皆扮演著“守護者”的角色。
多個投稿強調,行業應回歸基礎,無論資源有限或充足的企業,都應警惕新興技術的誘惑,確保網絡安全人人可及。除了強調服務他人,一些投稿也關注安全團隊自身的保護,尤其是如何預防職業倦怠。
持續致力于保護和服務他人
RSAC 2025投稿不僅反映了網絡安全行業的思考,也展現了整個社區的關注重點。許多投稿聚焦如何構建更加包容和有彈性的安全文化,部分投稿則特別關注如何保護不同群體,從年輕的數字公民到老年人。
我們發現,投稿者們對如下議題進行了深入探討:推動社區參與、提升網絡安全意識作為公共服務、提高“網絡安全貧困線”,以及加強合作共贏。安全專家正從全新的視角出發,思考如何強化供應鏈安全、更有效地降低第三方風險,打造一個更加安全的世界。
多元聲音,共同社區
分析RSAC 2025的投稿趨勢,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,眾多杰出的思想者和創新者希望與RSAC社區分享他們的見解。安全專業人士對生成式AI持謹慎樂觀態度,并在積極規劃未來。
參考資料:rsaconference.com
文章來源:安全內參
版權所有:鄭州三中網安科技有限公司 豫ICP備2020036495號-1 ?? | 豫公網安備 41019702002241號 | 站點地圖 | 人才招聘 | 聯系我們 |